在广东各个港区, 国际货代业务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大,这一切跟港区的发挥在那是密切联系的,尤其近年来港区的发展!
一、政策叠加
除《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外,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等各层面始终对南沙发展寄予厚望。
2008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沙保税港区建设,使广州港发展国际航运中转、国际转口贸易、出口加工等服务功能有了政策依据。南沙保税港区通过“境内关外”运作模式的实践与示范,形成高效、简便的通关与服务环境,有助于缩小与国际自由港在政策环境上的差距。
2009年初,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也赋予了南沙在推进粤港澳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今年3月初,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把南沙新区开发提升到“深化粤港澳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新高度。
二、前路荆棘丛丛
《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一经公布,反对声纷起,南沙欲为珠三角“新龙头”的道路荆棘丛丛。
将东莞的两大强镇虎门、长安镇纳入南沙的方案遭到东莞各界普遍反对。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称:“这种壮大方式没有多大意义。”东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温淦荣认为“这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珠三角地区汇聚了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群,全世界1/10的消费品都在这里制造,但是珠三角地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城市,可称之为“一盘散沙”。
此外,粤港澳合作其实几乎是流于纸面。近期就有因香港的退出而使广州和香港在南沙共建广州期货交易中心的计划“泡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中大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说:“据我了解,最近几年,实质性的、深入的合作基本上没有。”
通过以上两点,看出广东港区的发展是际遇和挑战并存,因此, 广州报关公司、 广州货代公司等企业应该迎接挑战,抓住记住,为各个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